【颱風山竹】逾萬塌樹葬身堆填區 環團:樹木資源變垃圾太可惜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9/19 13:17

最後更新: 2018/09/19 13:54

分享:

分享:

山竹吹襲下,本港塌下樹木數量龐大,但珍貴的樹木資源,最後卻要無奈葬身堆填區。(車耀開攝)

超強颱風「山竹」威力驚人,令本港塌樹處處,塌樹木數量龐大,清理過後樹木殘骸將往何處?本港兩大政府部門,發展局及環保署,均明言大部份塌樹不能分類及循環再用,堆填區無奈成為逾萬棵樹的最終葬身地。

發展局指出,未計及正在處理中的大量倒塌樹木,至昨日(18日)收到14799宗塌樹報告。由於大量塌樹需緊急處理,要求部門同時檢查樹木沒有染病和適合作循環再用並不可行,除有合適場地供部門為樹木作分類及循環再用,其餘會送到堆填區處置。

除在個别情況下,例如有合適場地供部門為樹木枝條作分類及循環再用外,其餘會送到堆填區處置。 

山竹吹襲下,本港塌下樹木數量龐大,但珍貴的樹木資源,最後卻要無奈葬身堆填區。(車耀開攝)

曾提出《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的環保署則回覆,根據過往經驗的估算,塌樹枝葉等雜物佔每日堆填區廢物接收量的百分比相對很小,認為對堆填區的運作並未構成顯著壓力;署方已配合相關行動作出應急安排,彈性延長堆填區及廢物轉運站開放時間,接收廢物及被移除的斷樹枝葉等雜物。

署方又指,現時本地並沒有足夠的處理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如此大量的園林廢物循環再用或製成堆肥和覆蓋物。此外,由於受颱風和暴雨影響,這些被棄置的塌樹枝葉濕度十分高,亦更增加循環再造的難度。

目前本港平均每天產生約180公噸園林廢物,環保署表示,正與相關工務部門研究如何更好地處理公務工程所產生的園林廢物,以加強本地循環再用園林廢物及廢木材的能力。

事實上,正試運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廚餘廠)第一期有能力處理園林廢物,署方指出,正與承辦商研究利用本地產生的園林廢物取代膨鬆劑作堆肥用途,但由於膨鬆劑用量不大,相信回收中心吸納園林廢物的能力有限。

政府指,現時以保障公眾安全及盡快恢復道路暢通為首要工作重點。(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近日收到很多市民甚至政府承辦商電話,查問「可唔可以幫下啲樹,唔好就咁就丟去堆填。」他認為,樹木本來就是資源,第一步是不應變成廢物,認為政府一邊廂說要處理園林廢物,另一邊廂香港卻沒有準備好的足夠的人手、土地處理:

如果不是早有準備,政府不可能在突如其來的颱風下處理到龐大的樹木量,只會鋸走樹木丟去堆填區、製造更多垃圾。

他認為認為香港應建立「城市樹木資料庫」,災後有系統地協助樹木的恢復,不用重蹈覆轍:

依家仲係講緊啲樹阻路要斬,之後又不再過問政府種甚麼,過幾年風又來、又吹冧啲樹。這幾年都係這個循環,可見我們應對風災仲好落後。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颶風背後的真正問題不單是天災及交通問題,而是全球天氣及海水變暖,人類生活不停排放,情況只會越來越壞。他又質疑,政府有沒有如之前的《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所指,把樹木樹枝都變成堆肥,而是把大量的樹木丟到堆填區,會進一步產生甲烷排放。

更多「山竹」災情【按此即看】